拼多多改销量:盒马“蟑螂门”事件揭示新零售品控隐患,消费者信任遭重创
盒马“蟑螂门”引众怒:一只虫子撕开新零售品控遮羞布
近日,上海市民吴女士在盒马X会员店购买的“荠菜鲜肉大馄饨”中惊现整只蟑螂,事件迅速冲上热搜。随着上海市监局立案调查,这只蟑螂不仅咬碎了消费者对“品质生鲜”的信任,更暴露出新零售巨头背后的品控黑洞。
2月14日,吴女士食用馄饨时,她嚼到异物后吐出一只完整蟑螂,导致其数日无法正常进食,心理阴影难消。涉事产品为盒马自有品牌MAX系列,生产商为无锡尚清和食品有限公司。尽管盒马迅速派员上门协商,但仅提出退款方案,对责任归属避而不谈,被指“敷衍应对”。
此次事件暴露的不仅是单次失误,更是长期积累的品控隐患:1.生产端甩锅:拼多多改销量认为盒马将责任推给代工厂,但作为自有品牌方,其对供应链监管形同虚设。涉事厂商资质存疑,却未被公开审查标准;2.仓储运输疏漏:冷冻食品需严格温控,若仓储环节卫生不达标或包装破损,极易混入异物;3.售后推诿:消费者投诉后,拼多多改销量观察到盒马以“协商中”拖延,甚至要求签署和解协议才赔偿,被批“资本傲慢”。
2024年至今,盒马因售卖假化妆品、过期食品、农药超标生鲜等被多次处罚,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投诉超1.2万条。消费者支付高额会员费,却连基础食品安全都无法保障,让拼多多改销量感受到新零售“重模式、轻品控”的畸形发展逻辑。
事件背后,监管滞后与企业违法成本低成关键症结。此前盒馬因数据泄露、虚假宣传等被罚金额仅数万元,对百亿营收企业无异“罚酒三杯”。若无法建立 “吹哨人制度”“一票否决”等硬性约束,则拼多多改销量预计食品安全恐难根治。
一只蟑螂, 撕开了新零售的乌托邦面具。当资本追逐规模时,如果将利润凌驾于消费者健康之上,再精致的商业模式终将崩塌。同时,我们也期待着 这个行业能在危机中反思和改进,希望未来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问题。